查看更多空气质量指数 沁水县空气pm2.5实用查询——沁水县空气质量指数
沁水:转型跨越天地宽
基层亮点 天蓝水碧新沁水 近年来,沁水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坚持走低碳发展和绿色生态经济之路,稳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和“蓝天碧水”等重点工作,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环境执法监管不断加强。县城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天数由2005年的255天,增加到2011年的363天,空气综合污染指数由2005年的2.65下降到2010年的1.80。 通过实施集中供热供气工程,县城95%以上的居民住宅达到供气条件,集中供气率达85%以上,供热率达74.6%。大力实施水源围网5000余米,完成14个乡镇的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,水质达标率100%,还投资2644万元进行3镇18村环境连片整治。自2003年以来,沁水县还深入实施了县河治理、行道树补植等生态创建工程,今年又完成河道清淤15000立方米,埋设污水网管340米,硬化河床2.3万平方米,砌筑石坝600立方米,栽植各类苗木3642株,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42.3%。截至目前,共创建生态示范乡镇7个,生态示范村15个。 嘉峰镇多业并进快发展 十年来,嘉峰镇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,在农业、工业、第三产业和旅游业方面狠下工夫,优化产业结构,转变发展方式,取得了明显成绩。 在农业方面,全镇推广使用优良品种3000亩,水利设施建设不断完善,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作业,规范规模化养猪场2家、规模养羊园区8个、万只鸡场1个、50头以上牛场2个、特种养殖3个,养殖业日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。 在工业方面,抓好煤炭支柱产业的科学发展,积极实施新型采煤方法改革,并抓好非煤矿山企业的规范化运行。同时,优化发展软环境,吸引外来投资商投资办厂,目前,已有港华、顺泰、亚美、通豫煤层气公司等煤层气开采或深加工企业落地,为嘉峰镇劳动力转移搭建了平台。 与此同时,尉迟村依托赵树理品牌,整合人文旅游资源,初步构建了赵树理文化旅游名村的总体框架。郭南、郭北、豆庄村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、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,正在实施保护性开发,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拉开大幕。 科学发展大家谈 打造“四高一持续”的现代林业 沁水县林业局局长 刘建国 近年来,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紧紧围绕林业“三大体系”建设,调结构、变模式、提质效、促发展,全力打造森林覆盖率高、森林生长率高、林地产出率高、劳动生产率高、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“四高、一持续”的现代林业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到2011年底,全县有林面积194万亩,森林覆盖率达到48.6%,特色经济林6.7万亩,苗木花卉留床面积1.3万亩。 推进林业产业更好更快发展,今后一方面要坚持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,围绕“一城一带一圈”战略布局,大力实施山上治本、身边增绿工程,全面推进城乡生态一体化建设进程;另一方面,要以加快林业转型发展为核心,充分发挥山大坡广的资源优势和沁河流域土地肥沃、气候温和、水源充沛的地域优势,大力发展特色干果经济林和林木种苗花卉产业,努力建设以核桃、连翘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大县和打造以“一彩三松”为主打品牌的华北地区最具特色的苗木花卉基地,推动林业产业的科学发展、转型发展。 惠民生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郑村镇党委书记 王海军 经过十年的发展,郑村镇抢抓机遇,奋力拼搏,成为经济繁荣、社会稳定、旅游渐热、民众安康、文化兴盛的幸福小镇,财政收入增长了15倍,人均收入翻了近3番。 为推进全镇科学发展,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、科学论证、聘请专家指导的基础上,制定了郑村的发展规划。目前,侯许路和湘武路的修建改建及绿化亮化、寄宿制中心小学、集中供水等重点工程全面完工;移民搬迁、河道治理、大象肉鸡产业化项目、南山森林公园等工程建设如火如荼。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以“惠民生”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继续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,下功夫推进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,下功夫改善群众基本生活条件,让郑村的明天更美好。 继续加力推进教育现代化 沁水县教育局局长 贾林强 十年来,沁水县委、县政府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,沁水教育实现了由“外延型”向“内涵型”的转型,实现了由“普及型”向“普惠型”的跨越,完成了从教育落后到教育奋力崛起的转变,开启了沁水教育向教育强县迈进的新征程,是沁水教育现代化奠基的关键十年。 十年间,县财政对教育拨款高达11.5亿元,其中5亿余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,极大地改善了教育办学条件,使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达到了国家标准,满足了办学需求。通过布局调整和整合师资,大力提升了城乡教育水平,有力推动了教育均衡发展。同时,实施了“9+3”义务教育,将“两免一补”政策延伸到高中教育阶段,使更多的百姓得到了实惠。 今后,要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,大力整合教育资源,努力推进教育公平,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,促进全县教育的协调、均衡、可持续发展,为沁水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。 抢抓机遇加速建设三晋十强县 ——访沁水县委书记 秦建孝 驻站记者 李德胜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,沁水的变化有目共睹,沁水的发展振奋人心。当前,沁水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,面对“十二五”时期区域之间新一轮竞相发展的新态势,我们决心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围绕建设“三晋十强县”的总目标,按照头年开局打基础、今年推进迈大步、明年跑步加速度、后年跨入冲刺路、五年决战进十强的“时间表”和“路线图”,努力建设“干部入民心、工作入名次、产品入名牌、幸福指数入名首”的新沁水,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! ——秦建孝 又是一年秋色美,又到一年丰收时。深秋时节,沁水大地层林尽染,美景如画。田野里,农民朋友秋收正忙;项目区,建设者鏖战正酣,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。 回顾十年奋斗历程,展望未来发展,沁水县委书记秦建孝接受本报记者专访,畅谈了沁水转型跨越科学发展之路。 记者:十年来,沁水县委、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抢抓机遇,开拓创新,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,请您概括地谈一谈沁水十年发展成果? 秦建孝: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,沁水的变化有目共睹,沁水的发展振奋人心。十年来,最显著的变化是综合实力大跨越,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16.1亿元增长到146.1亿元,财政总收入由1.4亿元增长到26.1亿元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230元增长到15821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166元增长到6089元。最突出的变化是项目建设大突破,特别是开工上马了易高煤层气液化项目、山西能源世行贷款煤层气开发利用示范项目、中电明秀瓦斯发电项目、和瑞瓦斯发电项目、力宇燃气动力装备制造项目以及上海枫彩集团彩色苗木产业基地、大象农牧肉鸡产业化、嘉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等标杆项目,为沁水今后的发展增添了后劲、积聚了活力。最直观的变化是民生事业大改善,两轮农村“五个全覆盖”工程的组织实施,使全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;对高中阶段学生实行的“两免一补”,在全省率先实现了“9+3”义务教育;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切实加强,城乡居民在医疗、养老等方面享受到了更多实惠。 |
上一篇:沁水15天天气预报_山西沁水未来两周天气预报10天、空气质量pm2.5生活穿衣指数查询 | 下一篇:山西晋煤集团沁水胡底煤业空气压缩机采购招标公告,招标公告,中国 |